泸定桥精神
传承泸定桥精神——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
泸定桥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,其中“坚定信仰、甘为先锋、敢于牺牲、飞夺天险”的精神已经成为激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、永不言败的精神支柱之一。
甘孜州是中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纽带,藏汉民族友好交往的桥梁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,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,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。
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,从一九三四年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远征二万五千里,历时两年,仅在甘孜藏区活动期即长达15个月。1935年,红军一、二、四方面军先后进入甘孜州16个县停驻,以疲惫之师,入人烟稀少、物产不丰、气候恶劣的藏区,并在这里休整、补充,作北上准备,此间红军数万人的粮食物质均由甘孜藏区人民供给,这对贫穷的甘孜藏区人民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。但甘孜藏区人民经受住了这一严峻考验,为支援红军,献出了自己最后一粒青稞,最后一点羊毛,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,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历史性的贡献,其革命功绩永载青史,1950年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同志作出了“甘孜藏区人民对保存红军尽了最大的责任”的评价。
值得一提的是开国十六大元帅除陈毅元帅外,长征时都到过甘孜藏区。1935年5月29日,红一方面军在泸定飞夺泸定桥,粉碎了蒋介石让朱、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,打通了红军北上抗日的通道,泸定桥因此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,被国际友人赞誉为“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”;毛泽东同志也为此写下了“大渡桥横铁索寒”的壮美诗篇,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。红一方面军飞夺泸定桥成功以后,又迅速突破敌飞越岭防线并实现了一、四方面军会师,彻底宣告蒋介石了“南追北堵”、将红军“截击其为数段”图谋的彻底破产。红军长征在藏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,同时在甘孜藏区积极的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地方工作,探索并实践了党的民族、宗教政策:建立了藏区少数民族地方党、团、群组织及地方少数民族自治苏维埃政权(即一九三六年五月在甘孜建立的“甘孜博巴政府”(博巴依得瓦共和国中央政府))、地方武装等;并举办各种培训班大力培养藏族干部,不少藏族干部后来成为红军中的骨干。
泸定桥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,其中“坚定信仰、甘为先锋、敢于牺牲、飞夺天险”的泸定桥精神将成为激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、永不言败的精神支柱。